程序?生涯之我? 找到自己的?趣所在
2006.01.13 ?自:网易科技 ?羽
在海外有很多中國人在從事程式師這個職業。我認識很多這樣的朋友,發現許多人並不快樂,只是將這個工作當成養家糊口的工具。還有許多人工作努力而不能入門。我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有過困惑,但最後終於走了出來。在這?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啟發。
在海外有很多中國人在從事程式師這個職業。我認識很多這樣的朋友,發現許多人並不快樂,只是將這個工作當成養家糊口的工具。還有許多人工作努力而不能入門。我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有過困惑,但最後終於走了出來。在這?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啟發。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很有道理,但運用在事業上往往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學生時代你可以追隨興趣天馬行空,為未來作各種各樣的設想。堅韌不 拔而又有些運氣的在後學生時代仍可在預設的道路上跋涉前進,甚至一帆風順。而絕大多數同仁們則在生活所伏下的各種小圈套中紛紛落馬,有的痛苦掙扎,有的怨 天尤人,還有的則既來之,則安之,以失敗者的心態接受生活的安排。
這些為生活所改變的同仁們的共同點是不再(敢或願)提對原先事業的興趣了,如果曾經有過的話。當然,興趣是會變化的。但因生活改變而生的新的興趣往往難以長久,而人生苦短,又經得起幾次改變呢?
和其他許多職業一樣,從事程式師職業的可分成三種人:入門的,不想入門的,和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我對入門的定義是:喜歡這個職業並且有持之以恆的目標和努力。
入門的是極少數。如果一個程式師一直在從事這個職業,而且熱愛並願為之終老,我想他一定是幸福的。任何職業其實都是這樣。我所在的公司有個年輕的老美, 是負責三十多個程式師(包括我)的Software Architect,為人樸實而性格靦腆,但他對職業熱愛的單純連我都嫉妒得要命。他好像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可以沒有任何愛好(他其實一年要度好幾次假 的,但全是老婆安排,當然也參加公司活動),但對幾年前寫的代碼記得清清楚楚。他沒有可炫耀的學歷(服兵役間在一家小學校讀的電腦本科)和經歷(因為太 年輕),在任何場合都總是靦腆地笑著(我將他研究了很久,發現他實在本性如此),毫不起眼,但我知道,他是被造化所祝福的。他可以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在半 夜起來用VPN連上公司網路修改一個bug。我遇到過不少優秀的程式師,就沒他這麼純的。
不想入門的程式師可能是這三種人中比例最高 的。女的居多,家庭負擔重的居多,思想活躍的居多。程式師職業為男性所主宰是一個事實。女孩子結婚後興趣大多都變了,程式員工作辛苦,責任大,也就沒什麼 吸引力了。很多程式師聰明而思想活躍,卻不願意喜歡這個職業。有的一直在琢磨怎麼開自己的公司,有的天天研究炒股,還有的只想好好保住這個工作,完成分配 任務了事。究其原因,一是將人生看得太“透”了,覺得程式員工作只是衣食父母;一是認為編程太簡單,沒啥好投入的;還有就是看不到出路,當一輩子程式員劃 不來。人各有志。
對一些人來說,程式師只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他們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雖說這兩年的IT不象五年前那麼火熱,但仍到 處是機會,很多人通過程式師的工作進入IT而尋找機會。但對那些可能長久從事程式員工作的人來說,不入門實在太辜負了上天賜予的聰明才智。在美國的這些 年,我認識了許多轉行做程式師並做得不錯的大陸來的朋友。附近一家老美的公司,軟體研發部門中大陸來美讀研畢業後留下來的有二十來人,多半是國內名校本科 畢業的。這二十來人沒有一個本科或博士是讀電腦的,現在水準都很高。我用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程式師這個隊伍的素質是多麼優秀,理應做出點事來。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由於缺少機會而不能成為程式師。不少人是半路出家,而人過而立之年,要想的,要考慮的東西多了:家庭,孩子,健康,股票,老人,房 子,車子,地位……有一位朋友,國內名牌大學物理本科,來美國讀了物理博士。他在博士期間喜歡上編程,上過電腦系的幾門課。九八年博士畢業時計算機工作 火熱,就找了個程式師的工作,從網頁做起。我看得出他是很想做一個優秀的程式師。這些年我們一直保持聯繫。可惜的是他為生活所迫,年年在找工作(他一直做 的是合同工,收入會高些,家?上有老,下有小)。而博士學位在很多時候都是over qualify(資歷過高)。這兩年經濟不好,更是動不動被解雇。最近他終於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銀行?做全職的DBA(資料庫管理員)。他人顯得 老了,語氣也變了,只求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他對編程的愛好依舊,但始終處於週邊階段,不是網頁編程,就是DBA,只有業餘時間學習一些.NET。還有一 次,在2003年,Job market正不好。我參加休士頓中國人西區教會組織的Job Fair,目的是讓教會?的人將工作機會互通有無。我當時因為朋友邀請去看了看。參加的人基本上全是在做或找程式員工作的。好幾個年齡相當,還沒找到工作 的在和我聊起來時聽說我是國內電腦系本科畢業的,一直在做程式師,都很踴躍,要和我討論一些問題,並留下電子郵件位址。看到他們羡慕的神情,當時我還沒 覺得什麼,可現在每想到此,都有些震撼。很多人如果得到了機會可能會成為很好的程式師。然而世事往往如此:得到的人不珍惜,珍惜的人得不到。
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有很多:學有專長,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做上了程式師,做長了發現也許要做很久,於是試圖研究並喜歡它,卻發現這很難。難就難在看不清 自己的方向。我認識不少程式師,工作很努力,有抱負,業餘時間也學習,考證書,可是方向換來換去,今天學Java,明天學.NET,後天又打算考MBA, 到outsourcing的消息一傳來,又灰心喪氣。究其原因,數理化和許多其他的工程職業都已成型,研究方向明確,很多人通過學習會入迷而入門,知道自 己的奮鬥目標。軟體工程行業才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作為一門科學還遠不成熟,不能給程式員工作以明確指導。Microsoft的Visual Studio以及現在的.NET在大大提高編程效率的同時,也使得編程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僅僅在編程上鑽研不僅難以入門,而且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面前會產 生光陰易逝的困惑。
在美國,很多中國人去教會,而且其中不少成了忠實的信徒。我周圍有不少朋友如此,所以由他們牽線參加了一些中國人 教會的活動。我問他們信教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答:平安喜樂。看得出真正的信徒是蒙福的。這是我所嚮往的生活。但我至今還沒有信教,因為我在沒有參加教會 活動前早也有過那種感受。我知道信教不是唯一的途徑,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早在春秋時代的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這?的“道”,我相信和真 正的信徒的信仰是殊路同歸。而我們人生,不管是從事什麼職業,能“聞道”,也就“夕死可矣”。所以我一直在尋找在程式師這個職業?的“道”,也就是“入 門”。
一日我讀到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在網上廣泛流傳的電子版本。如獲至寶。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我們的哲學家們也在研究 這個“道”。不過他們研究的是與職業無關的,更為廣泛意義上的為人之道。在書中,馮先生提到有各種各樣的人,每種人都可能達到那種人最高的成就;而對所有 的人來說,他們都可以達作為一個人最高的成就,為“聖人”,為領悟“道”的人,為哲學的人。而中國哲學所研究的就是怎樣可以成為一個“聖人”,達到天人合 一。在書的最後他指出,中國人可以不信教的理由是我們有自己的哲學,我們不需要信仰,因為我們是哲學的。我至今深表贊同。基督教義讓信徒體會平安喜樂,只 需無條件接受即可。中國哲學則需要你思考去體會。兩者的功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一個人從事何種職業,都可 以在工作中加深自己對人生的理解,都可以在對事業的探索中去領悟這個天人合一。我一直相信,入門的人是得道的,無論他的天人合一是來自人的本性,還是信仰 或哲學。在程式師這個職業?感受這個“道”,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得由自己來體會。程式師不妨一讀Fred Brooks的The Mythical Man-Month一書。作者是大師級人物,將軟體工程的各個方向深入淺出地描述一遍。如果你已有幾年在公司?當程式師的經驗,讀後或許會有撥雲見日的感 覺。其實我在美國讀研時也上過軟體工程一課,真沒學到些什麼,所以一直忽略了這門知識。現在電腦教育仍需要改善,有些課程設置並不合理,無論是國內和國 外。像軟體工程課,給沒有幾年程式師經歷的人來說只會是紙上談兵,而對有經驗的人卻往往是對症下藥,醍醐灌頂。編程只是程式員工作的一小部分,而當你能對 整個行業能有一個全盤的瞭解,你自然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當你找到興趣所在,無論是中國的哲學和智慧,對教的信仰,或是你內心深處對世界的體會,都會給你以信心和指導,不再會有疑惑。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