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20, 2006

測量師重拾藝術夢

【明報專訊】奧海城商場大堂,左邊有 一家地產公司,右邊有藝術展覽,在這?做訪問正好,因為受訪者兩種職業都做過。Punk短髮,戴不鏽鋼片戒指的女孩,曾經做過6年測量師,每天的工作就是 在計算機上,每吋每呎地替地產商量度建築成本,今日她撇下高薪厚職,用顏料菲林影像思考人生。曾經在職場上迷惘過的馮菁萍,在考試季節勸喻年輕人﹕「每人 都有一個終極位置,做你喜歡的事才會事半功倍。」

馮菁萍(Ivy)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認為藝術不能當一份職業﹕「念中學時做過心理測驗,預測我應該做藝術家,當時我還不信,認為搞藝術會乞食。」父母兄長都從商,她亦有實際思維,在理工大學修讀測量學,捱過無數沉悶的課堂。

見畫興奮 讀藝術學士

畢業後,Ivy每天計算建築物料數量,如用多少斤石屎、多少盞燈等,那時適逢1997前地產蓬勃時,Ivy的同事瘋狂得可以每月加班100小時,終於有上司在工作期間因病猝死。

Ivy出席他的喪禮,見到遺下的妻兒,感慨萬分﹕「公司不久便聘請了另一個人取代他,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Ivy 於是重尋童年夢﹕「我記得自己每次見到畫,會感到很興奮,好想參與它的創作。」於是用了3年和10萬元進修了藝術學士,並以「藝術家」為職業,至今已3 年。她已有10多件繪畫、攝影及多媒體作品在藝術館及商場展出﹕「以前我走進自己有份建成的大樓,心?完全沒有感覺,現在每天都很期待工作。」

追求興趣 寧減收入

記 者問,是否因為沒有經濟壓力,才有資格尋夢﹖Ivy說不,她表示,雖然收入只及以往一半,亦要供養父母,但她寧可做多點合乎自己理想的藝術教育,也不希望 重走舊路,「一定要跟興趣出發,生活才有意義」。Ivy的作品,現正參與信和集團的香港藝術系列「伙花」展覽,於奧海城一期地下展出至5月20日。

明報記者 譚蕙芸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