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30, 2006

落位好過上位!《變變變生命力》的故事


如果你是生態紀錄片迷,你一定看過他所主持的節目。

明珠台經常會播出由英國BBC電視台所制作的生態紀錄片。David Attenborough並不是每個香港人都熟識的名字,但你一定會認得出他在《變變變生命力》中旁述的英國口音。

Attenborough從小就對非洲的各類生物感到興趣,在劍橋大學得到了自然科學的學士後,便在1952年加入BBC,開始了他五十多年製作生態節目的生涯。

初時他的工作是負責各種節目的後期製作,當中包括政治,宗教,甚至是芭蕾舞,都要他「一腳踢」拍攝和剪片。

但他始終都沒有放棄要到非洲的童年夢想,在一次遇然的機會下,他得知倫敦動物園要到非洲考察,便向上司建議把這過程拍成紀錄片。他的上司不但批准了這建議,更要Attenborough代表BBC?隊出發到非洲。之後,Attenborough就與生態紀錄片結下不解之緣。

他從1956年到1963年製作了一系列的生態紀錄片 – Zoo Quest,這使他可以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捕捉各類生物的珍貴片段。就算要到危險的亞馬遜盆地拍攝的食人魚,又或到嚴寒的南極拍攝信天翁,他都顯得樂在其中。而他所製作的生態紀錄片,更成了日後同類型片種的典範。

Zoo Quest的成功,在1970年為Attenborough帶來了BAFTA(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的獎項。因此他被升為BBC的節目總監,每天在辨公室裡處理該電視台的日常運作及監管各類節目的質素。

可是辨公室的工作,卻困不著這天生的紀錄片的製作人。三年後,Attenborough決心放下「節目總監」這個高高在上的職銜,重返要「落手落腳」的生態紀錄片製作人。他在轉職時向朋友說:「我還未有機會到加拉巴哥群島走一趟呢!」

加拉巴哥群島是啟發英國自然學家達爾文寫成進化論的地方。)

Attenborough決心離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環境,繼續運用他的製片專長,拍攝了BBC最賺錢的紀錄片 – Life On Earth,到今天全球已有超過五億人看過這片。

其後在1980年因著Life On Earth的成功,他得到了BAFTA的終生成就獎,更在1985年被英女皇授予爵位



Slow down, you'll last longer!!


A farmer and his son were travelling to the city to sell their produce. The dad relaxed while his son goaded the ox to go faster.

When they passed a friend's house the older man insisted they stop and visit. Later, back on the road, he took the slow, scenic route. At dusk he stopped for the night. Frustrated and angry his son said, 'You are more interested in sunsets and flowers than making money!' 'That's the nicest thing you have ever said to me,' replied his father.

Next morning as they travelled, a blinding flash split the clouds, followed by a low rumble, then the sky grew black. 'If we had hurried we would have missed this storm,' grumbled the boy. 'Slow down, son, you will last longer,' his dad replied.

By late afternoon they reached a hill overlooking the city. After staring down at it for what seemed like an eternity, the boy finally turned and said, 'I see what you mean, Dad.' Slowly they turned around and rolled away from what remained of the city of - Hiroshima!

星期三, 3月 22, 2006

振翅高飛

蔚藍的天空連接著灰白的山嶽,冬天剛過去,但山頂仍積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山嶺與山嶺間露出了凹凸不平的石塊,像是碎石而穿成的腰帶。山腳卻被深綠色的樹林圍繞著。

樹林中最高的松樹上,是一對老黑鷹的家,那隻黑鷹媽媽用自己的體暖悉心照顧著剛生出生的蛋。她一邊期待?小黑鷹的破殼,一邊等待著在外尋找食物的黑鷹爸爸回巢,真一個?暖的黑鷹家庭。

可是另一隻身型巨大的禿鷹卻在山嶺之間盤旋,牠發現了樹上的鷹巢的蛋,就心生一計,想把小鷹蛋變成午餐。

禿鷹飛到黑鷹巢的上方,然後俯衝而下,這是避開黑鷹媽媽視線的最好方法。

正當黑鷹媽媽閉上眼睛孵蛋之際,她感到了一個大黑影在自己的頭上,而且愈來愈接近自己,就向上望…

***


黑鷹媽媽和禿鷹的眼神在瞬間接觸,大家都意識到對方的來意!

禿鷹已經展開了牠的尖爪,而黑鷹媽媽也不顧一切地展開自己的翅膀保護鷹蛋。

「蓬」一聲!巨大的禿鷹把整個黑鷹巢推倒,黑鷹媽媽也在半空伸出了她的利爪還擊…

可是太遲了…鷹蛋隨著破碎的巢從樹頂向下跌,黑鷹媽媽已經來不及阻止小鷹蛋跌向地面…

她看著小鷹蛋跌進茂密的樹林裡,她的心也一同與鷹蛋跌了出來。

***

近地面的叢林中長滿了長草,草叢中隱藏了雞媽媽的家。雞媽媽在孵著剛誕下的幾隻雞蛋,她小心翼翼地把蛋收藏在自己身邊,以免吸引禿鷹的注意。

過了幾星期,雞仔們破殼了!潮濕的春天令很多小蟲從泥土裡鑽了出地面。還未來得及自己進食,雞媽媽已經把地上的小蟲拾起,把小蟲分別放進了幾隻飢餓雞仔的肚裡。

雞仔們漸漸長大,雞媽媽便教導她的兒女如何在泥土裡找小蟲吃。

「你們要先用腳感覺泥土,如果感覺有東西在動,就要用爪抓出地面。如果不夠力,就要用嘴巴幫助,大力拉出小蟲。」雞媽媽一邊說,一邊親身示範。

雞仔們都有樣學樣,大家都很快掌握了覓食的基本技巧。不過有一隻叫「肥仔」的雞仔卻特別要雞媽媽擔心,他的嘴巴和腳都比其他雞仔遲鈍,有時他把腳插在泥中太深,要雞媽媽幫助才可以放出來。有時他又弄得自己滿面滿口污泥,也捉不到小蟲。

每一隻雞仔很容易就可以把手放在背後,肥仔卻有一雙又長又大的手,要很吃力才可以放在背後。

然而,肥仔的眼力較其他雞仔好,他可以用眼睛捕捉泥土上細微的移動,再用爪拉出泥下小蟲。雞媽媽總算可以放心了。

***

樹上原是茂密的綠葉,現在卻變成了金?色,只要風一吹,一片片樹葉便像雪一般的飄下。肥仔跟其他雞仔一樣,都長大可以自己覓食,不再要雞媽媽的餵養了。

一向都是低著頭在地面找蟲吃的肥仔,第一次可以清楚看見沒有樹葉所遮蓋的天空和山嶽,他從草叢中走到空曠的草原,決心看清楚看這美麗的景色。

「實在太美麗了!」陶醉在美景的他不禁在心中讚嘆。他合上雙眼,把自己融入在大自然中。

暗了,又暗了,再暗了一點,肥仔突然發覺有一個黑影籠罩著自己,他還未來得及張開眼睛,他已經…


***

肥仔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發現自己在半空中,禿鷹的爪抓著他的頸,他不斷掙扎,好不容易才鬆脫開禿鷹的爪!

從未離開過地面的他在半空中開始向下墜,那離心力令他的?亂踢著,驚惶失措下,他的本能使他張開了他那雙又長又大的手

不對,那雙手真實是他的又長又有力的翅膀!

「飛了!我在飛了!」肥仔高聲叫喊著!

就在這一刻,肥仔才知道自己不是在污泥上覓食的雞,而是一隻可以在藍天翱翔的黑鷹!

他生來便是一隻鷹,他屬於天空,不再屬於地上,他可以飛得更高更遠來欣賞大自然。他,就是大自然!

星期四, 3月 16, 2006

日做夜做無拖拍


幼稚園的男性教師鳳毛麟角,幼稚園教師趙?坦言難找對象﹕「幼稚園九成都是女人,很難識男仔。」周一至五工作「朝八晚六」,周六日又要帶隊比賽,令她尋找拍拖對象的機會更見渺茫,現時仍是單身一族。

已婚教師為陪家人犧牲晉升

曾於幾間中學任教的吳俊梅表示,每間學校的教師都是男少女多,難覓伴侶,很多女教師也沒有拍拖。已覓得歸宿的她,丈夫也是「圈外人」,於旅行時相識,現已育有一名小朋友。她說,為爭取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不惜犧牲晉升主任的機會。

於英文中學任教的黃志豪,畢業後隨即執起教鞭,至今已10年未曾拍拖。她解釋,教師的生活圈子太狹窄,難找合適對象。她又說,讀書、工作和進修的地方都是女人居多,平日工作時間又長,「一至五要返學,周六日也要進修」,擴闊生活圈子的時間變相減少。

【明報專訊】

前線教師工作時間長、社交圈子窄,加上行業內男女比例失衡,令本港不少女教師的感情生活仍是白紙一張。香港女教師協會正準備邀請「陽剛氣重」的專業團體合 辦聯誼活動,為單身女教師擴闊社交圈子,協會副主席黃志豪說︰「我們打算邀請工程師學會等有較多男性會員?專業團體,舉辦聯誼活動為女教師製造機會……希 望女性可以主動打頭陣。」春風化雨的背後,有?不少「寂寞的心」。

教育統籌局的數據顯示,教育從業員的男女比例嚴重傾斜,小學的男女教師比例接近「二比八」,即每十個小學教師中有兩個男性、八個女性,幼兒教育界別的情況更為嚴重,超過九成九的幼稚園教師為女性,要在「女多男少」的業界覓得另一半,實在不容易。

女教協辦「相睇」


梳?一頭清爽短髮的幼稚園教師趙?,入行十年仍是單身一族,每天工作從早上八時開始,到晚上六時結束,星期六、日也要帶學生參加比賽,她說︰「在幼 稚園要識男朋友真係好難,我認識?幼稚園女教師,十個有七個無男朋友,她們都只是二十三、四歲。」雖然在感情方面仍交白卷,但趙?暫時仍未有「嫁唔出」的 恐懼,她說︰「我沒有拍拖主要是因為工作忙。」

現世代「女追男」再不是甚麼叫人羞愧的事,女教師協會決定積極為同業做點事,自己也是單身族的協會副主席、中學教師黃志豪說︰「協會關注到女教師難 找到伴侶的問題,所以正計畫聯絡男性組織舉辦跳社交舞、飯局及外出交流等聯誼活動。」當被問及該等活動算不算「相睇」時,黃志豪說︰「類似吧。」

逾三成無意生育

曾在內地大學任教英文的黃志豪指出,相對於內地,香港的女教師較難認識男朋友,她說︰「內地不同性別的團體常有類似的交流活動,令教師的社交圈子不 再局限在學校內。」黃英豪補充,希望類似的活動可以持續舉行,亦希望其他面對類似問題的專業組織可以聯絡她們,共同解決個別專業「女多男少」及「男多女 少」的問題。

女教師協會早前做的調查訪問了一千一百多名教師,發現近四分一受訪的女教師沒有計畫結婚,表示不打算生兒育女的數字亦高達三成四,香港女教師協會主 席周蘿茜指出︰「前線教師的收入穩定,不結婚及生兒育女的決定,明顯不是經濟上的考慮……政府應研究為教師行業引入最高工時,讓前線女教師有更多生活空 間。」

【太陽報專訊】

星期一, 3月 13, 2006

為人好過為自己


A voyaging ship was wrecked during a storm at sea and only two of the men on it were able to swim to a small, desert like island.

The two survivors, not knowing what else to do, agree that they had no other recourse but to pray to God. However, to find out whose prayer was more powerful, they agreed to divide the territory between them and stay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island. The first thing they prayed for was food.
The next morning, the first man saw a fruit-bearing tree on his side of the land, and he was able to eat its fruit. The other man's parcel of land remained barren.

After a week, the first man was lonely and he decided to pray for a wife.
The next day, another ship was wrecked, and the only survivor was a woman who swam to his side of the l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sland, there was nothing. Soon the first man prayed for a house, clothes, and more food.
The next day, like magic, all of these were given to him. However, the second man still had nothing.

Finally, the first man prayed for a ship, so that he and his wife could leave the island. In the morning, he found a ship docked at his side of the island. The first man boarded the ship with his wife and decided to leave the second man on the island. He considered the other man unworthy to receive God's blessings, since none of his prayers had been answered.
As the ship was about to leave, the first man heard a voice from heaven booming, "Why are you leaving your companion on the island?"

"My blessings are mine alone, since I was the one who prayed for them," the first man answered. "His prayers were all unanswered and so he does not deserve anything." "You are mistaken!" the voice rebuked him. "He had only one prayer, which I answered. If not for that, you would not have received any of my blessings." "Tell me," the first man asked the voice, "What did he pray for that I should owe him anything?"

"He prayed that all your prayers be answered."

For all we know, our blessings are not the fruits of our prayers alone, but those of another praying for us. This is too good not to share.

With obedience come blessings. My prayer for you today is that all your prayers are answered.

Be blessed.

"What you do for other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星期五, 3月 10, 2006

幸福的上班族!























星期三, 3月 08, 2006

六成四表示考慮放棄現時工作

銀行業競爭激烈,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進行了一項銀行僱員工作壓力調查,較早前訪問了約四百六十名會員,結果發現員工加班情況甚為普遍,有接近八成員工需要加班,普遍每周加班五次,有五成半員工更需假日加班。

由於銀行不斷提高工作指標及人手不足,九成四被訪者感到工作壓力,半數者認為加班令壓力增大、出現精神緊張、心情煩躁、頭痛、胃痛、失眠、易發脾氣等問題。

在自我評估工作壓力程度時,逾五成達困擾程度,當中一成半更達嚴重程度;另外,逾七成半被訪者指其工作環境或熟悉同事中,有出現情緒困擾或自殺傾向的情況。

由於銀行僱員身體和心理健康轉差,便影響進修時間及令家庭關係疏離,其中一成四被訪者指經常加班導致夫婦不和。

調查結果顯示出有四成員工不喜歡上班,六成四表示考慮放棄現時工作,近九成對現職機構無安全感及無歸屬感。

另外,香港護理員協會今年五、六月成功向二千多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九成人表示日常工作壓力很大,工作滿足感低。逾九成人認為專業發展空間很低及一般,只有約五成三人稱,日常工作中仍可維持護理專業水平。

根據一位教師朋友說,原來教育界也有此現象!

星期二, 3月 07, 2006

阿活會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呢?

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便會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甚至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影響自己的發展!為什麼?每天我只是開工八小時,還有十六小時是自己的,為什麼會影響自己的發展?

阿活是一個電子工程師,但他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而且很想轉行。可惜,除了電子工程的知識外,什麼也不懂。有人便建議他應該開始為自己轉行而鋪路,首先要看看市場上有什麼空缺,研究那些職位的要求,再安排時間修讀有關課程。

不過阿活卻說自己沒有時間,因為工作經常要開OT,回家以後已經毫無精力,好不容易才等到了星期六日,但卻又忙著其他的事。

阿活一天的時間表是這樣: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由上午9時至下午6時是上班的時間,即是每天有九小時要做你不喜歡做的事。假設你有八小時睡覺,就只剩下五小時是你自己的時間。上班下班的交通時間、化妝、食飯、洗澡、如、家務等,都需要用最少三個小時。剩餘下來的兩個小時才真正是阿活自己的。

你又會如何運用這兩個小時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可能會用這個時間來看看報章、書刊、雜誌或是互聯網。不過剛剛放工回來的你,又可有精神和眼力去閱讀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可以用這個時間做一些柔軟體操或到附近公園跑步。不過你已經辛苦了一整天,連站立起來的能力都沒有,又何來有精力去跑步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與朋友一起食晚飯的人,可以用這個時間與你的朋友到不同的餐廳試菜,然後食甜品,再可以到戲院看一場晚上九點半的電影。回到家之後,都已經深夜十二點了,所以這只可以是翌日不用上班才做。

那麼阿活在不用OT的晚上怎樣運用這兩個小時呢?

他說自己回到家後己經不想再費任何精神看書,很想給腦袋想息一下,所以都會看電視。由晚上8時至10時,電視台所播出的兩套連續劇,便完美地配合在這兩個小時。

那麼珍貴的兩個小時,便白白奉獻在瑩光幕面前了。

阿活,請你試想一下,如果每天你都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對發展你自己的興趣和你喜歡做的事,例如是畫畫、唱歌、學習一種外國語言、寫作、閱讀歷史、或是運動鍛鍊身體,一個月之後,你會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呢?

星期日, 3月 05, 2006

英國倫敦的升學就業展

外 國在人生和工作意義方面的道德思想教育比香港要深得多!在一個英國倫敦舉辨的升學就業展中,每一個攤位都擺放著五花八門的就業資料,在展覽的中央部分,有 一個醫學院的攤位,有幾位應屆醫科生為路過的人介紹那所醫學院提供的學位,當中有一對父女站在旁,爸爸穿上了深灰色的西裝,帶著金絲眼鏡和一個厚厚的公事 包,頭髮已經變灰了的他,向他快要入大學的女兒這樣說:

Jennifer,明年妳就要入大學了,這是在妳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我希望妳可以慎重選擇你想修讀的大學和科目,發展妳的天賦潛能和長處。」

「阿爸,你不是想我跟你一樣成為一個醫生嗎?我從小就從你身上學了不少醫學識,這一定會對我考入醫學院有幫助啊!」

「如果妳希望成為一個醫生去幫助患了病的人恢復健康,作為妳的父親,我會很高興,因為妳將會成為我們家族的第三代醫生,從妳的爺爺到我,現在再到妳,都用自己的生命幫助病人。而且妳在天上的媽媽也會為妳感到驕傲。」

女兒低著頭,不敢正視父親,然後猶疑地說:「不過我對音樂都有很大興趣,所以我也很想在大學的日子裡可進修音樂。」

父親聽得出女兒的心聲,就凝望著她碧綠色的 眼睛,溫柔地對她說:「Jennifer,如我所說,最重要的是發展妳的天賦潛能和長處,無論你的選擇是什,我都會支持你。如果你希望進修音樂,我不單不反對,而且 更會為妳高興,因為妳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一個怎樣的人。我知道妳很愛拉大提琴,妳拉得很悅耳動聽啊!」

雖然我並不認識這對父女,但他們短短的幾對話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父女情深」的故事,更值得香港這一代的父母發人深省。

同年十一月,我走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時候,再一次碰見了當天的那位女兒,她背著大提琴,在冬天的寒風下,她金色髮絲被吹得有點兒零亂,但卻面帶笑容地與她的同學交談,散發著高雅迷人的氣質。

我的心在想:如果她放棄了大提琴而選擇學醫,她又會否這樣快樂和滿足嗎?

星期六, 3月 04, 2006

不要做足球員,要做公務員!

如果剛才「父女情深」的故事在香港出現,情況就可能是這樣:

一個七歲的一年級學生仰起頭望著爸爸說:「老竇,我第日希望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演奏出動聽的樂章!」

「演你個頭!做音樂家搵唔到食,你看不見街上的乞丐嗎?他們每一個都是演奏家!」爸爸一盆冷水的潑過來。

又或者是這樣:

小健一邊搓著足球,一邊對爸爸說:「阿爸,我今日比賽取得兩個入球,一球用左腳拉西,另一球用頭槌頂入死角,對方的龍鬥飛到盡都撲不到!如果我第日可以做過足球員就好了!」

做公僕的阿爸就皺起眉說:「阿仔,一個足球員的職業生涯很短,三十幾歲就要掛靴,之後就失業。所以不要做足球員,要做公務員,做到六十歲之後又有長俸!」

不知到香港的父母有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子女有甚麼特別的天份呢?

不知道鋼琴演奏家李雲迪的父母是怎樣想呢?

不知道球星碧咸的父母是怎樣想呢?

星期五, 3月 03, 2006

娶個「豆皮婆」做你老婆!

小時候,我一邊看電視,一邊拿起碗筷食飯,快快吃完了後,就放下碗筷,走到電視機前看卡通片。媽媽看見了我放下的飯碗,就大聲說:「阿仔,快些回來吃乾淨你飯碗的飯粒,否則他日你會娶個「豆皮婆」做你老婆!」

一想到這一點,就立刻「彈」回飯桌,在把飯碗的飯吃得一乾二淨,比起一個乾淨的飯碗更加乾淨!

人長大了,就會發覺其實父母有時候說了一些慌話,給他們「老點」了也不知道。

當你讀書的時候,你可否聽過父母或其他長輩對你說:「你一定要俾心機讀書,他日可以有找到一份好工,要做銀行、做律師、做醫生。這樣就可以賺好多錢,你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父母對子女未來有期望是絕對可以明白的,也沒有什麼不當的地方。不過錯就錯在父母沒有清楚解釋什是「一份好工」!做銀行、律師和醫生都是「一份好工」,因為這些工種的人工比其他高,而不是因為這些工種的特別意義。

但如果把「錢」這個概念套在一個人的發展上,就可能會弄巧反拙,而得到了相反的結果!為什麼呢?「錢」字行頭不好嗎?

「錢」只是得到更好生活的其中一些途徑,而不是唯一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父母有時會錯誤灌輸了金錢比一切都重要的意念。

老豆、老母當日「老點」了我!

好可惜,香港社會是一個經濟掛帥的地方,做什麼都是「錢」行頭,什麼「成本效益」、「合乎經濟原則」、「開源節流」 . . . 在這幾年間都已經聽到嘔。

對於商業和政府機構來說,這些字眼都閃耀著在它們的年報和施政報告當中,都是絕對有必要的,試問誰又會想投資一間每年都虧損的公司?又或者投票給一個有龐大赤字的政府?

「錢」是很重要,但是對工作的熱誠,對自己生命的喜樂,更加重要!

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所送給我們的生命,也要盡我們所能去孝順他們。我相信父母每一句說話都是為我們好的,但並非每一句父母說的話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