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30, 2005

快樂是投入工作


上班族抱怨的,是職級低微、毫不起眼的工作,沒有滿足感,就會不快樂。

Andrew Matthews說:「你要盡所能做到最好!你怎知哪一天會備受賞識?投入你的工作,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每天在辦公室坐上多個小時的上班族,不快樂原因不外乎工作壓力,又或與上司、同事相處不來。

很多人把自我一套價的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別人達不到他們的期望,便鬱鬱寡歡。其實各人有不同特點,處事方式難免有異。快樂的人都有 flexibility(彈性),他們會多看到別人優秀的一面,亦不會隨意批判他人。

肯.布蘭格史賓沙.莊遜Kenneth Blanchard & Spencer Johnson)在他們合著的《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中亦道出,當領袖帶領團體時, 不要找人做錯的事,而要找人做對的事去欣賞,這種心態讓別人覺得更加鼓舞,而不是被老闆監視。

可是,快樂作家也有不快樂的時候。「人不可能每天也很快樂。」

Andrew Matthews 最不快樂的一次,是多年前父親逝世。當年,多本快樂秘笈也不能讓他忘記憂傷。不過他也說道:「當我經歷巨變,傷心時,便想些身邊值得感恩的事,如我還有愛我的妻子、家人。不開心的事在我人生中其實微不足道。」

星期六, 10月 29, 2005

快樂是個人選擇


12年前開始,風雨不改,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著鏡子說:「生命不是完美的,但在未來的 24 小時,我選擇讓自己快樂。」

快樂作家Andrew Matthews的著作《Happiness Now》,道出他的快樂哲學:「快樂與憂愁並不是注定,而是個人選擇。」

在這個快樂作家的談話當中,最多聽到的就是「我很幸運 ……」,他的快樂泉源來自找到可以愛的人、覓得有意義的工作。

星期五, 10月 28, 2005

你快樂嗎?


全球最開心快樂是那一個國家的人?

荷蘭的拉斯謨大學成立了一個「全球快樂數據庫」,發現瑞士人是全球最開心快樂的人,一生平均有 63 載快樂時光。

那麼中國人呢?

中國人則名列 43,開心時刻為 46 年,快樂指數平均為 610 分為滿分)。

香港人呢?

嶺南大學在早前調查「香港人快樂指數」,發現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婦竟是最快樂一族!

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

試想這兩種人有什麼共通點?答對了,他們大家都「唔使做」!對每天營營役役的香港扛工仔來說,為了「搵兩餐」而忙碌數十個年頭,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大家都為工作而緊鎖的眉頭,日做夜做,「去到盡」!

「快樂叢書系列」澳洲籍作家Andrew Matthews 說:「香港人忙碌得忘記–了快樂!」

Andrew Matthews的「快樂」著作風靡全球,早在1988年憑著《Being Happy》(我變快樂了)一舉成名,其後出版的《Follow Your Heart》(隨心所欲)、《Being A Happy Teen》(做個快樂青年)更被繙譯成 33 種文字,在全球 66 個國家及地區發行,銷售超過 400 萬冊。

有趣的是這「暢銷書作家」原來是一個律師!那時候他每天都周旋於置身官司中的人,不過卻發現有些人無論在官司內外,都仍能保持愉快,所以他便開始研究快樂之道。

其後他更入讀美術學校,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畫家。「快樂叢書系列」中的圖畫,全都出自他自己的手筆。

一個前途無可限量的律師,為了快樂而劈炮唔撈,選擇了用藝術教其他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我深信現在的他比起以前更快樂,達到「劈炮吾撈」的最高境界!


星期四, 10月 27, 2005

快樂作家,快樂金句。

快樂作家 Andrew Matthews 快樂金句:

* 成功人士也常經驗失敗,但他們種下很多種子,一粒種子即是一個機會。

* 當你將每個困難看成助你茁壯成長的人生課,便永不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 你的生存使命不是改變世界或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

* 當別人知道你已全力以赴,他們通常會支持你。

星期三, 10月 26, 2005

「無錢咪申請綜援」



一較早前,一名任職保安員的中年男子,疑受工作壓力、感情及經濟困擾的失婚漢,昨午在慈雲山十九樓住所攀出睡房窗外,危坐外牆簷篷企圖跳樓。

初期他對警員與消防員的游說毫不理睬,警方遂召來兩名男女談判專家協助,向這名失婚漢遞上一杯清水解渴,試圖與他打開話題。可惜他並不領情,接過水杯,僅喝了一口,便將水杯擲落樓。

警方兩名男女談判專家游說個多小時,好言相勸,竟然憑一句說話終令這尋死男子「開竅」,由消防員協助返回屋內。

這一句是什麼的說話,可以令他回心轉意,重拾生存的希望?

正當談判專家和男子處於膠著狀態時,談判專家對他說:「其實人生不單只得工作同感情,你無錢咪申請綜援囉!」

突然間,這名男子發出恍然大悟的長歎,一句簡單、實在、合時的「救人美語」,軟化了這名企跳的男子,並主動穿上由消防員放下的安全帶,然後再被拉回屋內,送院檢查。

「人生不單只得工作同感情。」那麼還有什麼?這句為什麼令他「恍然大悟」?

星期二, 10月 25, 2005

勞斯萊斯「最煞食」不是做車?!

勞斯萊斯(Rolls-Royce)是英國人的驕傲,這個名字總令人想起那些典型舊式的古董老爺車,上流階層的專屬,與高不可攀的價格。港督以前也是坐勞斯萊斯穿梭立法局和當時的港督府,就連英女皇的御駕也是出自這個代表子著傑出卓越工程的英國標記。

自從1998年的收購,勞斯萊斯汽車的生產權轉交給了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BMW)。勞斯萊斯更搖身一變,成為飛機引擎、燃氣渦輪和船運發動機制造巨頭。

其實早在1920年,勞斯萊斯己經生產飛機引擎,而且他們也是靠這生意起家,英國政府過去一直都是勞斯萊斯公司的大客仔,皇家空軍飛機配備的是勞斯萊斯生產的飛機引擎。但是現在,美國的五角大樓已經取而代之,成為勞斯萊斯公司最大的買主。

成功轉型制造飛機引擎是勞斯萊斯經歷了一場分拆危機之後方才浴火重生的。在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勞斯萊斯僅保留4個部門:民用發動機、軍用發動機、海運和能源。在過去幾年,勞斯萊斯的核心策略就是提高全球民航客機引擎的購買率。這一路線被證明是正確的。

這幾年來,勞斯萊斯與規模是其10倍的飛機引擎生產巨頭「通用電氣」爭天下,並在這「山舨衝炮艇」的戰爭中逐漸佔了上風。現在,勞斯萊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飛機引擎制造商,在排名全球前50的航空公司中,有42家使用的是勞斯萊斯的產品。

為什麼勞斯萊斯可以「咸魚翻生」?很簡單,他們選擇放棄所有不能賺錢的部門,只保留能賺錢的部門,一心一意做自己「最煞食」的一範:「飛機引擎」。他們努力的成果,可以有目共睹。

其實人也是一樣,要做自己「最煞食」的一範,才可以有卓越的成果。如果你每天都在做你不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做「最煞食」的事,你就得不到滿足感,最後只會鬱鬱而終,抱憾終身。

星期一, 10月 24, 2005

打工仔退休


酒吧中,有幾位當差阿 Sir 在喝酒談天。

  陳 Sir︰「我希望五十歲搵到一千萬元便退休。

  李 Sir︰我希望四十五歲就退休,趁年輕可以環遊世界。

  張 Sir︰我要五十歲才能退休,因為那時我的仔女都出身搵錢了。

  黃 Sir︰我喜歡工作,五十五歲才考慮退休。

  旁邊有一位人客一直低頭喝酒,半句話也不說。眾人問他甚麼時候退休,那人道︰別說退休,我一直都在失業,直到你們都退休了,我才會有工作。

  眾人奇怪問︰閣下幹甚麼職業?

  那人答道︰小偷!」

  ※ ※ ※ ※ ※

  HSBC最近做了一個有關市民「退休」的調查。調查反映,受訪者認為平均要有五百萬元退休金才能維持退休後的生活,而且收入愈高的人,所需的退休金額亦愈高。

  五百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使用三十年去儲蓄,每年也要萬多元。對大部分打工仔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調查顯示,百分之八十的打工仔為退休後的生活感到擔憂。

  要消除這個憂慮有兩種方法,一、在五十歲前中一次六合彩頭獎;二、做到死為止。



星期日, 10月 23, 2005

「教師必須陪伴家人」



有試過公司要你參與一些你極不願意參加的活動嗎?最近有一間小學的管理層希望藉著舉辦4 天上海交流團,令教師提升教學方法,計劃於聖誕假期間出發。這4天交流 團費共2300元,由辦學團體資助500元。不過此交流團遭到部分教師提出反對,他們非常不滿要「貼錢打工」,以下是他們反對理由:

● 「希望校方可提供資助,超過 1000 元本人真的無法負擔。」

● 「時近聖誕及年尾,家庭的開支會較高,經濟上未能負擔

● 「5 天實在太長,教師必需(須)陪伴家人

● 「未必每位老師也適應上海的嚴寒天氣,宜自由參加

● 「中國內地酒店質素參差,若要自費,是否可自行選擇酒店

● 「我們到現時為止只知道要到上海,五日四夜,其他一無所知,究 竟值不值得?有沒有考慮成本效益,請校方考慮清楚,你用的是老 師的血汗金錢!」

「對交流內容一無所知。」


校長慨嘆辦上海交流團真是困難重重,其實由計劃至今,已作多項改動,如由5天改為4天、減低團費,學校已資助每位教師500元,及更改出發日期。校長更強調教師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全校已有40多名教師報名,其餘8至9位則沒有參加,相信只有一兩名教師不滿。

校長坦言,教育界 工作量多,難免有教師不接受公餘時間的額外進修活動,可惜部分慣於「安逸」的教師仍未能適應。

你看過這篇報導後,有什麼感想?

首先可以從校長的話來說,他是一個聰明的政治能手,交代校內的負面情緒時,用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手法。其實單是看到以上的七個千奇百怪的反對理由,就知道不滿教師不只有一兩名,我相信連這間小學的小一學生也明白這道理。

再者,沒有「安逸」的校長,那會「安逸」的教師時移世易,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教師要不斷增值,那麼校長呢?他又知否不斷增值所付出的代價嗎?

不過話說回來,學校裡的教師和校長都算是社會上的知識份子,大家都會「和和氣氣,講講道理。」其實有很多商業機構都會用不同的手法令員工「強制性自願地」(Mandatory-Voluntarily)參加公司工餘的活動,上至Annual Ball,下至公益金百萬行,樣樣都有你份!


星期六, 10月 22, 2005

法國人和美國佬


法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全世界的人都嚮往法國人的那種優游自在的生活感覺,他們無論走路、吃飯、工作...都會擺出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生活節奏比起世界每一個地方都要慢。

一位朋友到過法國南部的馬賽旅遊時,
他想寄一封明信片給朋友,便走到郵政局買郵票。郵局內有大約六、七個人排隊,但他卻要整整三十分鐘才可以買到郵票!為什麼?因為當局職員為客人服務的時候,他們都會談談天氣,談談政治,談談自己家後院的葡萄園,所以每個人買一張郵票,都可能會用上六分鐘時間。如果這情況在香港發生,排著隊的人龍,可能已經演變成為暴亂了。

美國人呢?他們跟香港人很相似,都是快手快腳的國家。只要你到紐約的曼哈頓,看看那些黃色的士司機(Yellow Cab Driver),就知道他們的駕駛技術是全世界第二「狠」的。(
全世界第「狠」的是香港的紅色的士司機!)

我們都知道,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比法國人高。
不 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明(Paul Krugman),則指美國的經濟表現雖較法國優勝,但若以 每工時的生產總值計算,法國人反較美國人多一點。他更認為,法國人的收入不如美國人,並不代表其生產力不足,而是法國人選擇撥出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聚天 倫, 故寧願每周工作少些,賺少些錢。

其實,香港的人均收入為每年兩萬多美元,屬發達社會水平,但工時亦高達每周五十至六十小時(法國的最高工時為每周三十五小時),我們比起他們幾乎多出了一倍。港人生活勞碌,與家人聚少離多,也許法國跟美國的經驗,能讓我們想想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

星期五, 10月 21, 2005

為賺錢而犧牲生活,值得嗎?


一個做市場推廣的經理說:「工作令我變得十分忙碌,雖然錢賺得不少,完每一個Project後,也帶給我莫大的滿足感,可是當我們要趕Project的時候,莫說是星期六、日,連中秋、做冬、團年飯、開年飯統統也不能與家人共度。」她一幅疲倦的面容,沒有生氣地向我發牢騷。

若說打工是為了「搵食、餬口」(生存),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然而,「生存」並不等於「生活」,生存依賴「衣、食、住、行」,雖有奢華簡樸之分,然而根本的分別並不大。

「生 活」則不一樣,每人對生活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有些人的生活千篇一 律、一成不變,有些人則講求生活質素,追求生活意義和情趣。生存與生活是兩回事。倘若我們並非只求餬口,還有生活上的其他需求(如放工後享受天倫樂,或約 會知己把酒言歡、進修增值及自我提升),那麼,一些不必要的加班,自然會使我們產生抗拒,影響到私生活。

當你帶著一袋金?色金幣回家,但連向家人打招呼的力氣也欠奉,吃飯時連笑容也收起了,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床頭大睡,你便會漸與你的家人疏離,正正式式變成了金錢的勞奴。

試想一下你生活的細節,那些是你最享受的時刻呢?是與家人一起到郊外共渡開心的一天?或是困在冷氣房趕著完成上一疊又一疊的文件?

工作錢是必要的,但只有工作卻沒有自己的生活是愚蠢的行為。想象這一刻你臥在病床上快要離開這世界時,你希望可以盡量珍惜與你家人共處的時間,或是憂心桌仍未處理的文件?

賺錢是達到目的的途徑,而不是目標本身。如果你每天花上十八小時工作賺錢,是為了令家人生活得更加快樂,生活得更有質素,那麼,你便壯烈地犧牲了自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合理的工作時間。經過整天的辛勞,我們大多希望放工後回家休息,或耍樂輕鬆,紓緩工作壓力。因此,加班只宜按需要偶一為之,若成為慣性,只會令員工感覺疲倦、產生反感,缺乏歸屬感。

「生活」的層次比「生存」高,不過「生」的層次比「生」更高!

星期四, 10月 20, 2005

餐搵餐食餐餐清


阿治提出一點很值得討論,他這樣說:

「好似呢家咁,間中有下job做,就餐搵餐食餐餐清,錢又唔係多,好似好清閒好爽咁,但又有屋企壓力,想搵份正職賺多d,但又怕會做到傻仔咁,唔可以好似依家咁多自由時間!~~~~!真係好矛盾!!有無好計,可以做得輕鬆,又賺得爽,自由時間又大把呀?


這裡有三點我們要細心思巧:

一: 滿足感 - 阿治其實是一個很Artistic的人,我認為他的作品是絕對可以令人滿意的,最重要的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得到滿足感?(我所指的是:無論個客如何評價你的作品,你心中都會感到平安和滿足!)


二: 家人的壓力每 一個父母或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不錯的生活,未必要豪宅跑車金絲?,但起碼要穩穩定定,不會餓死。這一個期望是絕對可以明白。其實父母自己都有不少無形 的壓力,因為他們都會擔心子女日後的生活。當親友問他們的子女怎樣時,你的父母不用支吾以對,可以驕傲地說自己的子女已經出身自立了。


三: 時間你絕對可以搵份正職,但中線來說卻未必會賺多d!正職的人工是定死的,每年可能會加你幾個百分比,但時間方面卻蝕盡給公司!我有好幾個客都是在灣仔的設計公司「有份正職」,他們二十尾三十頭,但看上去卻似三十尾四十頭,個樣殘到好以【童夢奇緣】的劉德華!正職可能短線為你賺多少少,但輸了自己的健康,輸了自己的生活,輸了自己和家人的關你!值得嗎?


我有兩個建議可以令你「可以做得輕鬆,又賺得爽,自由時間又大把」:


一: 我留意到你的作品不時留露出你的個人獨特的品味和創意,一望之下很,人們會自然會感受到你的個人風格。你可以盡可能去建立你的獨特地方,即是你的nicheedge(優勢)!自發地創立你獨有的portfolio,然後再拓展給其他人,買你ready-made的作品。最重要是人們認識你,當有需要時,便會找上門請你幫手。慢慢為自己鋪路,要準備自己走高檔路線。(我本書可以是你的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portfolio!)


你記得何志文嗎?他的本質也是一位圖象設計師,不過他擁有自己的product-line,例如是絕代雙驕》和《雪山飛狐序章篇》等,喜愛他的作品的人,就自然會用錢買。


二: 一定要開始儲蓄,因為錢可以為你建立你自己的product-line。而且,當你的家人知道你有不少的儲蓄,就不會太擔心你的生活,壓力就自然會減輕了。這個世界上有九十個百分比的百萬富翁,都是白手興家的,他們在最初的時候,都是窮到濃,比起你現在更差!


阿治
,「可以做得輕鬆,又賺得爽,自由時間又大把」是絕對可行和真實的,只要你信,就自然會實現。世界上實在有太多人不肯相信,所以便用上了四十五年的人生去努力工作,然後就無聲無色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星期三, 10月 19, 2005

真正是自己的時間



一天二十四小時,由上午9時至下午6時是上班的時間,即是每天有九小時要做你不喜歡做的事。假設你有八小時睡覺,就只剩下五小時是你自己的時間。上班落班的交通時間、化妝、食飯、洗澡、如?、家務???等,都需要用最少三個小時。剩餘下來的兩個小時才是真正自己的。

你又會如何運用這兩個小時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可能會用這個時間來看看報章、書刊、雜誌或是互聯網。不過剛剛放工回來的你,又可有精神和眼力去閱讀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用這個時間做一些柔軟體操或到附近公園跑步。不過你已經辛苦了一整天,連站立起來的能力都沒有,又何來有精力去跑步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與朋友一起食晚飯的人,可以用這個時間與你的朋友到不同的餐廳試菜,然後食甜品,再可以到戲院看一場晚上九點半的電影。回到家之後,都已經深夜十二點了,所以這通常都是翌日不用上班才可以這樣做。

那麼其他的晚上可以怎樣運用這兩個小時呢?

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天你都會發生不少的時間看電視。由晚上8時至10時,剛剛好兩個小時的時間,便完美地配合在這兩個小時。

那麼珍貴的兩個小時,便白白奉獻在電視機面前了。

試想一下,如果每天你都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對發展你自己的興趣和你喜歡做的事,例如是畫畫、唱歌、學習一種外國語言、寫作、閱讀歷史、或是運動鍛鍊身體,一個月之後,你會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人呢?

星期二, 10月 18, 2005

所以做「大班」幾時都好過做員工!


64%銀行僱員想劈炮

銀行業競爭激烈,一項銀行僱員工作壓力調查發現,員工加班情況甚為普遍,由於銀行不斷提高工作指標及人手不足,九成四被訪者感到工作壓力,五成更出現精神緊張等負面情緒,六成四員工考慮放棄現職。九成對機構無歸屬感。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年初訪問約四百六十名會員,發現八成員工需要加班,普遍每周加班五次,有五成半員工需假日加班,半數受訪者認為加班令壓力增大、健康轉差、影響進修時間及令家庭關係疏離,一成四被訪者指經常加班導致夫婦不和。

該會總幹事崔世昌指出,半數被訪者出現精神緊張,另有四成出現心情煩躁、頭痛、胃痛、失眠、易發脾氣等問題,
不喜歡上班的員工亦有四成,近九成對現職機構無安全感及無歸屬感,六成四表示考慮放棄現時工作。

在自我評估工作壓力程度時,逾五成達困擾程度,一成半達嚴重程度,三成二程度輕微;另外,逾七成半被訪者指其工作環境或熟悉同事中,有出現情緒困擾或自殺傾向的情況。

該會建議銀行業盡社會及企業責任,增聘人手減輕員工壓力,及加薪讓員工分享經濟成果,以免人才流失。

取自【東方日報】2003年3月13日

看完這篇報導,回想起我在獅子銀行的同事們,九成九都有以上的情?!根據一位教師朋友說,其實教育界也有此現象!

你現在的公司中,有類似的情況嗎?

星期一, 10月 17, 2005

「父女情深」(本地版)



如果剛才的故事在香港出現,情況就可能是這樣:

「老竇,我第日希望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演奏出動聽的樂章!」一個七歲的一年級學生仰起頭望著爸爸說。

「演你個頭!做音樂家搵唔到食,你看不見街上的乞丐嗎?他們每一個就是演奏家了!」爸爸一盆冷水的潑過來。

又或者是這樣:

小健一邊搓?足球,一邊對爸爸說:「阿爸,我今日比賽取得兩個入球,一球用左腳拉西,另一球用頭槌,過龍鬥飛到盡都撲不到!如果我第日可以做過足球員就好了!」


做公僕的阿爸就皺起眉說:「阿仔,一個足球員的職業生涯很短,三十幾歲就要掛靴,之後就失業。所以不要做足球員,要做公務員!」

不知到香港的父母有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子女有甚麼特別的天份呢?

不知道鋼琴演奏家李雲迪的父母是怎樣想呢?

不知道球星碧咸的父母是怎樣想呢?

星期日, 10月 16, 2005

老豆、老母、老點


好可惜,香港社會是一個經濟掛帥的地方,做什麼都是「錢」行頭,什麼「成本效益」、「合乎經濟原則」、「開源節流」 . . . 在這幾年間都已經聽到嘔。

對於商業和政府機構來說,這些字眼都閃耀著在它們的年報和施政報告當中,都是絕對有必要的,試問誰又會想投資一間每年都虧損的公司?又或者投票給一個有龐大赤字的政府?

但如果把「錢」這個概念套在一個人的發展上,就可能會弄巧反拙,而得到了相反的結果!為什麼呢?「錢」字行頭不好嗎?

在你讀書的時候,你可否聽過父母或其他長輩對你說:「你一定要俾心機讀書,他日可以有找到一份好工,要做銀行、做律師、做醫生。這樣就可以賺好多錢,你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父母對子女未來有期望是絕對可以明白的,也沒有什麼不當的地方。不過錯就錯在父母沒有清楚解釋什?是「一份好工」!

做銀行、律師和醫生都只是得到更好生活的其中一些途徑,而不是唯一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再者,父母有時會錯誤灌輸了金錢比一切都重要的意念,做銀行、律師和醫生都只是因為這工種的人工比其他高,而不是因為這些工種的特別意義。老豆、老母當日「老點」了我!

外國在工作意義方面的教育比香港要好得多!在一個英國倫敦舉辨的升學就業展中,我親耳聽見一位父親與他快要入大學的女兒這樣說:

「阿女,明年妳就要入大學了,這是在妳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我希望妳可以慎重選擇你想修讀的大學和科目,發展妳的天賦潛能和長處。」

「阿爸,你不是想我跟你一樣成為一個醫生嗎?我從小就從你身上學了不少醫學識,這一定會對我考入醫學院有幫助啊!」

「如果妳希望成為一個醫生去幫助患了病的人恢復健康,作為妳的父親,我會很高興,因為妳將會成為我們家族的第三代醫生,從妳的爺爺到我,現在再到妳,都用自己的生命幫助病人。而且妳在天上的媽媽也會為妳感到驕傲。」

「不過我對音樂都有很大興趣,所以我也很想在大學的日子裡可進修音樂。」女兒猶疑地說。

父親聽得出女兒的心聲,就凝望著她碧綠色的 眼睛,溫柔地對她說:「阿女,如我所說,最重要的是發展妳的天賦潛能和長處,無論你的選擇是什?,我都會支持你。如果你希望進修音樂,我不單不反對,而且 更會為妳高興,因為妳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一個怎樣的人。我知道妳很愛拉大提琴,妳拉得很悅耳動聽啊!」

雖然我並不認識這對父女,但他們短短的幾對話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父女情深」的故事,更值得香港這一代的父母發人深省。

年十一月,我走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時候,再一次碰見了當天的那位女兒,她背著大提琴,在冬天的寒風下,她金色髮絲被吹得有點兒零亂,但卻面帶笑容地與她的同學交談,散發著高雅迷人的氣質。

我的心在想:如果她放棄了大堤琴而選擇學醫,她又會否這樣快樂和滿足嗎?

星期五, 10月 14, 2005

工作的滿足感比錢更重要?


你有否問過自己:「我是為了什麼而工作?」

初出道社會時,有一位師兄教導,工作不外乎為了三種東西:

一:

二: 學到新事物

三: 滿足感

「錢」,不用多說,如果要你工作而不出糧給你,你會做嗎?

「學到新事物」這句說話只適用於初出矛蘆的畢業生,稍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都會把滿身書卷氣的他們看成「傻仔」或「傻妹」。而對於職場老手來說,這種東西更是絲毫沒有吸引力,因為在這行打滾了那麼多個的年頭,還有什麼可以學?

「滿足感」卻值得我們思巧一下。試想一想在你身邊的人中,有那些是在工作上有滿足感或成功感?他們都好像比其他人更快樂、更有衝勁、更健康和更有錢!不是嗎?

再看看身邊的人中,有那些是日怨夜怨,整天都在說不滿自己的工作、上司、同事、人工 . . . 這類人則是比一般人都更不快、更沒趣、健康更差和更無錢!

(如果你是這類的一種人,?是對不起,傷了你 . . .

滿足感是從哪?來呢?

平面設計師阿治這樣說:「滿足感在我這一行,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少,那些客人經常自以為有design sense,咁話呢話路,最後只得好少空間去發揮......真是無奈!偶然有稱讚的時侯,真似久旱逄甘露! ~~~~~~!」

對於阿治來說,客人對他的出品之看法和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相信每一個從事設計行業的人,都希望客人可以滿意自己的作品,開開心心地運用在他們的商品上。

有三年秘書經驗的阿美說: 「我用了整天的時間為我老闆安排了下星期的會議,和到歐洲公幹的機票和酒店。當我下午告訴他,大部分的事情已經辦妥了,只剩下幾票方面有待航空公司回覆, 那時候,他不但沒有半句讚賞的說話,更不滿我用了太多時間在這些小事上。我覺得他根本不知道要安排妥當出外公幹的事是非常繁複的,而且我已經比其他人更快 辨妥了。可是,我的努力卻換來他的冷言冷語,離開辦公室的士時候,更留下一大疊文件要和盡快處理。看看手錶,嘩!已經五時半了,這一刻才開始處理這份厚厚 的檔,今晚起碼十時才可以回家!」

其實老闆在讚賞下屬的時候,是為員工加添滿足感的最有效方法。在一本暢銷書《首先,打破一切常規!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中,作者馬庫斯.白金治Marcus Buckingham)指出了十二個能反映出員工和企業在工作環境和員工表現上的關係:

1. 我知道公司對我在工作上的期盼是什麼嗎?

2. 我有沒有足夠的資料和設施,讓我正確地工作嗎?

3. 工作時,我是否經常有機會幹我最拿手的工作?

4. 在過去一星期中,我有沒有因良好的工作表現而受到表揚或讚賞?

5. 我的上司或同事,是否關心我這個人?

6. 在公司內,有沒有人對我的發展表示關心?

7. 工作時,我的意見有否得到重視?

8. 公司的使命,是否令我覺得我的工作很重要?

9. 我的同事是否致力於做好每一件事?

10. 在公司內,我有沒有最好的朋友?

11. 在過去6個月中,我有否與人談及我的進展?

12. 工作中,我是否有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每一個員工都希望知道自己是否擅於所負責的工作?別人是否認為自己很出色?他們會否關心自己的工作和表現?他們會否欣賞自己的成就和貢獻?

從這些問題當中,可以知道上司對員工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個管理層,就請你多些給與員工讚賞,減少批評,你的下屬就自然會發揮出他們的長處。

在另一本管理學?著《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中,著名作者肯.布蘭格史賓沙.莊遜Kenneth Blanchard & Spencer Johnson)鼓勵每一個經理都應該清楚地讓員工知道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和工作成果是得到支持予以確認並表示讚賞。

如果我是這位書的老闆,當她向我報告工作進展時,我就會對她說:「太好了,你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沒有你,這事可能要兩三天才可以完成。我這?有一份文件明天早上需要用,麻煩請你為我處理妥當。很抱歉,現在才交給你,延誤了你放工的時間,你想吃什麼?讓我為你叫外賣吧!」

上司對下屬合時的讚賞和真誠的關心,比起每年所加幾個百分比的薪金更能夠鼓勵員工,令他們樂意為你服務。

星期三, 10月 12, 2005

「劈炮」跟「辭職」有何關係?

「劈炮」的意思就是憤然辭職不幹、炒老細魷魚,帶有對現時工作不滿而主動辭職的意思。

為 什麼辭職不幹叫「劈炮」呢?話說以前在警隊中,警員都稱他們的配槍為「炮仔」,如果警務人員因為公事或事私而憤然辭職不幹的時候,就會把手槍撇給上司,這 個瀟灑有型的動作就叫「劈炮」。最初這詞只是警務人員之間的行內術語,但隨著七八十年代的警匪片而流行,漸漸在社會上也運用「劈炮」這字眼型容「炒老細魷 魚」的行為。

劈炮的「劈」字充份地表達出辭職的主動性。這與「炒魷魚」不同,因為這是「被炒」,即是被上司辭退,帶有負面的意思。而「劈炮」卻是自己選擇不幹,特顯出當事人的自主權。

而這個「炮」字也帶著其威嚇性,試問如果有一支「炮仔」被撇到你的檯上,槍嘴向著你,你會不怕嗎?

不過在香港這個文明社會中,具破壞性和殺傷力的「炮仔」,已經被取代為一個辭職信的白色信封,內裡載有一封收件人是你上司的辭職信,就像是槍嘴指向你的上司一樣。

「炮仔」是一個警務人員的的最佳保障,如果遇有匪徒襲擊時,便要用它來保護自己和其他市民,跟壞份子駁火。但如果你放下了這支「炮」,就等如你把這安全保障也一同放下了。

當你交出辭職信的時候,其實也是交出了自己的職業身份和穩定的收入。想到這一點,很多人都會感到徬徨。經過了一番前思後想和「左度右度」後,最終都會壓制著自己的情緒,刨然後跟自己說:「保著自己的飯碗為上策,不如遲一點找到新工才劈炮罷!」

向著老闆大大聲叫「劈炮」的人,通常都是非常衝動和熱血火爆。某程度來說,「劈炮」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色。當你在工作上遇到不如意時,你又可有膽色「劈炮」?

星期一, 10月 10, 2005

劈炮吾撈

劈炮吾撈

早晨!今日是星期一,請你用10秒鐘時間回想一下,今早起床的時候,第一句同自己說的話是什麼?

A. 今天天氣真好。
B. 嘩!已經很遲了!
C. 哎!今天又要上班了。